对于执行案件,随着近几年法院执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基本已经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名下存放或记录在正规第三方能查到的财产的查询和控制,只要一个身份证号码,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支付宝财付通等财产已经实现了一键查询,只需承办人在办案系统简单操作,被执行人名下的这些财产都能查控的到,这些存放或者记录在正规第三方的财产,是法院执行法院需要调查的,也是执行法官的职责,那么如果这些都调查完了,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没有任何财产,该怎么办呢,是否就认定为无财产可供执行呢,当然不是,对于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
大家都知道,对于个人的财产,很多是没有登记或者记录的,比如五证不全的房产,没有过户的汽车等,这些其实也是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但是在监督登记部门是查不到的,所以被执行人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进行查控的,因为这些财产也是可以被执行的,对于被执行人这些财产。
所以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这也是必经程序。
申请执行人有提供线索的义务,当然被执行人也有报告自己财产的义务,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需要如是的报告自己的财产,虚报或者少报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这一点也是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的一个环节。
以上三点就是法院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能力履行的三个环节,如果这三个环节都没有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则就可以认定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也就意味着你的执行案件就要进入终结本次执行结案状态,也就是说现在不执行了,等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了再恢复执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八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 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 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 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 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依照前款规定终结执行后,申 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 时效期间的限制。
2022-09-14 14:55
对于执行案件,随着近几年法院执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基本已经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名下存放或记录在正规第三方能查到的财产的查询和控制,只要一个身份证号码,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支付宝财付通等财产已经实现了一键查询,只需承办人在办案系统简单操作,被执行人名下的这些财产都能查控的到,这些存放或者记录在正规第三方的财产,是法院执行法院需要调查的,也是执行法官的职责,那么如果这些都调查完了,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没有任何财产,该怎么办呢,是否就认定为无财产可供执行呢,当然不是,对于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
大家都知道,对于个人的财产,很多是没有登记或者记录的,比如五证不全的房产,没有过户的汽车等,这些其实也是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但是在监督登记部门是查不到的,所以被执行人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进行查控的,因为这些财产也是可以被执行的,对于被执行人这些财产。
所以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这也是必经程序。
申请执行人有提供线索的义务,当然被执行人也有报告自己财产的义务,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需要如是的报告自己的财产,虚报或者少报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这一点也是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的一个环节。
以上三点就是法院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能力履行的三个环节,如果这三个环节都没有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则就可以认定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也就意味着你的执行案件就要进入终结本次执行结案状态,也就是说现在不执行了,等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了再恢复执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2022-08-11 16:43
对于执行案件,随着近几年法院执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基本已经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名下存放或记录在正规第三方能查到的财产的查询和控制,只要一个身份证号码,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支付宝财付通等财产已经实现了一键查询,只需承办人在办案系统简单操作,被执行人名下的这些财产都能查控的到,这些存放或者记录在正规第三方的财产,是法院执行法院需要调查的,也是执行法官的职责,那么如果这些都调查完了,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没有任何财产,该怎么办呢,是否就认定为无财产可供执行呢,当然不是,对于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
大家都知道,对于个人的财产,很多是没有登记或者记录的,比如五证不全的房产,没有过户的汽车等,这些其实也是属于被执行人的财产,但是在监督登记部门是查不到的,所以被执行人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进行查控的,因为这些财产也是可以被执行的,对于被执行人这些财产。
所以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这也是必经程序。
申请执行人有提供线索的义务,当然被执行人也有报告自己财产的义务,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需要如是的报告自己的财产,虚报或者少报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这一点也是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的一个环节。
以上三点就是法院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能力履行的三个环节,如果这三个环节都没有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则就可以认定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也就意味着你的执行案件就要进入终结本次执行结案状态,也就是说现在不执行了,等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了再恢复执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2021-12-30 16:23
随着近几年法院执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基本已经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名下存放或记录在正规第三方能查到的财产的查询和控制,只要一个身份证号码,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支付宝财付通等财产已经实现了一键查询,只需承办人在办案系统简单操作,被执行人名下的这些财产都能查控的到,这些存放或者记录在正规第三方的财产,是法院执行法院需要调查的,也是执行法官的职责。此外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这也是必经程序,对于执行程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像审判程序那样按部就班,执行程序没有严格的格式,当事人也没有举证质证的程序,在执行阶段,法官会要求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当然不是强制的,可以提供也可以不提供,对于执行法官来说也就是个程序性东西,如果你不提供,就视为你不知道他有财产,对于被执行人是否有能力履行这一关键的对于执行法官来说就算是过去了。
2022-08-09 14:5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唯一机关,它对各类案件制作的判决和裁定,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具体形式。判决和裁定一经生效,就具有法律强制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行责任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持执行。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诉,而不允许抗拒执行。维护这种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权威,就是维护法律和法制的权威,就是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022-09-27 11:07
暂时无力执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分期清偿债务;如果是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法院可以终结执行。债务人无力偿还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暂时无力偿还。如属于这种情况,可按照上述《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由债务人分期偿还。另一种是永久无力偿还。如果是永久无力清偿的话,则只能就债务人的个人现有财产来清偿了,这就要经过法院审理、作出判决,再付诸执行,也就是说债务人有多少个人财产可供执行,债权人就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