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刑社保局不会知道。
劳动者买社保跟判缓刑没有关系,判刑的人也可以买社保的。如果是在职人员,判刑会通知单位,相关社保部门会知道的。 缴纳社会保险并不会审查个人的人事档案,而且不转档案的话,如果个人可以隐瞒,公司在当时也不会察觉。隐瞒公司一时容易,隐瞒长久就很难。
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
2022-09-29 09:15
法官宣告缓刑不会提前通知任何一方。在法庭上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缓刑适用条件如下: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18岁以下、怀孕的妇女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和场所,联系特定人员。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仍需执行附加刑。
2022-09-15 11:44
单位是通过法院告知义务,知道员工判缓刑的。
法院判处犯罪分子缓刑后,法院有义务告知犯罪分子的父母和用人单位单位。用人单位知道后,决定是否与被判缓刑的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跟犯罪分子解除劳动关系,也可以选择和犯罪分子继续保持劳务关系。
2022-09-23 10:49
宣判都是公开的,因此不会对判缓刑人的身份保密,但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公开。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2022-11-18 09:09
宣判都是公开的,因此不会对判缓刑人的身份保密,但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公开。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2023-05-30 15:41
判缓刑影响一辈子。缓刑结束后不会对人身自由有影响,但是被判缓刑会存在犯罪记录。对工作和国家机关的报考都会有不利影响。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