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在校期间的学生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一般正规的情况下在校大学生是不能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如果你是大四毕业班的学生,可以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待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024-12-18 08:44
可以,在校生已经具备合《劳动法》规定的就业年龄,其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也非《劳动法》规定排除适用的对象。如果双方在协商一致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签订劳动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如果在校生去用人单位工作也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2025-04-15 17:38
年满十六周岁的在读学生有权利签署劳动合同。
只要这些学生顺利度过了被劳动法规所涵盖的就业年龄阶段,且他们满足构建劳动关系所需的主体条件,同时也具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关系的行为自主性以及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资格,便可依法与公司进行劳动合同洽谈并签署相应文件。
2022-10-22 16:54
在校生签订了劳动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是有效的。在校生已经具备合劳动法规定的就业年龄,其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也非劳动法规定排除适用的对象。如果双方在协商一致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签订劳动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025-02-19 14:37
在校生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有效的,在校生已经具备《劳动法》规定的就业年龄,其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也非《劳动法》规定排除适用的对象。如果双方在协商一致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签订劳动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
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2022-08-31 10:35
根据事故责任大小,学校给与经济赔偿。
学生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一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常规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
(2)残疾赔偿:赔偿残疾用具费,残疾生活补助费;
(3)死亡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助费;
(4)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用金钱补偿因受伤或死亡而给受伤学生或死亡学生父母造成的精神痛苦的抚慰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