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属于诈骗的。所以可以按照情节去报警,最好收回自己的号自己使用或者注销,本身变卖自己的号也是属于违法行为。如果牵扯金额较大可以报警。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收回,修改密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2023-02-13 13:32
给私人打工不给钱的,应当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的:
(一)与对方形成的是劳动关系。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可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3、如果没有欠条也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还可以委托律师索要工资或者发律师函追讨。
(二)与对方形成的是劳务关系
1、协商处理。
2、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是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的,起诉状的内容一般包括:原被告双方的详细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将起诉状提交至法院之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2022-08-24 14:03
属于财产侵权行为,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无效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判决侵权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
2022-08-19 11:07
把别人的隐私发给别人是违法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2022-09-03 11:43
2025-01-06 10:51
通常而言,自愿向他人进行转账并不能被判定为诈骗活动,
然而,在受害者受到欺骗和误导的情况下,他们自愿向他人转账的行为便可以被认定为诈骗行为。
所谓诈骗,即涉案人员基于对他人财产拥有非法占有的意图而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的策略,从而获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务的犯罪行为。
在实际案例中,当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达到诈骗罪的起点金额时(目前为人民币三千元),相关人员就将面临刑事指控,遭受法律的严肃制裁。
对于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超过三千元但未达一万元的情况,被告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刑罚,同时可能还需承担罚金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