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人是被告,被答辩人是原告。在民事诉讼中,所谓答辩,是指被告或第三人对原告所主张的权利和事实进行陈述或提出抗辩意见,进行答辩的人称为答辩人,对方则称为被答辩人。所以在进行答辩时,被答辩人只能是原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二十五条 送达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022-09-23 16:09
原告和被告都有可能是受送达人,收到法律文书的就是受送达人。
比如送达的是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受送达人就是被告;如果送达的是答辩状,受送达人就是原告。
法院送达地址确认书上的受送达人,是填写确认书的人,原告填写的就是原告,被执行人填写的就是被执行人。
2022-10-14 11:31
2021-12-15 14:25
“被传唤人可以是被告也可以是原告。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因此,双方都是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可以传唤的对象。”
2022-01-20 14:04
被传唤人既有可能是被告,也有可能是原告。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传唤人是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因此原告和被告均可以作为被传唤人。
2022-09-26 15:33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一般是指:
(1)被害人。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2)自诉人。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正在被立案侦查和审查起诉的人。
(4)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并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要求赔偿的人,通常是被害人或自诉人,也可以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死亡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在单位受害的案件中,单位也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请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