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三是 教育关爱内容要进一步丰富。被委托人的确定要进一步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确定被委托人时,应当综合考虑其道德品质、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与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联系等情况,并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同时,如具有下列四类禁止委托情形的,不得作为被委托人:1.曾实施性侵害、虐待、遗弃、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2.有吸毒、酗酒、赌博等恶习;3.曾拒不履行或者长期怠于履行监护、照护职责;4.其他不适宜担任被委托人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2022-10-17 15:23
委托人和被委托人的区别:
1.概念区别: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具体事务的人,被委托人是指帮助委托人从事民事、诉讼、仲裁活动的人,一般被委托人需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关系区别:
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一般委托人是雇佣者,被委托者是被雇佣者。
3.责任区别:
被委托人符合委托要求办理的结果,无论事情发展如何,最终责任由委托人承担。被委托人的责任是按委托人要求的内容、方式进行办理。
2022-08-11 16:23
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区别如下:
1.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事务的人。
2.被委托人是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委托人从事民事、商事活动或者诉讼、仲裁活动的人。
3.两者因双方之间订立委托合同而发生关系的委托与被委托法律关系。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条,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
2022-09-22 14:38
委托合同中,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事务的人,被委托人,也称”受托人”,是指接受他人委托代理委托人从事民事、商事活动或诉讼、仲裁活动的人。
依据委托协议而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被委托人在委托人授权的权限内从事的民事、商事法律行为对委托人生效。
2022-09-24 14:08
委托方是指委托他人代为办理事务的人。
受托方是接受他人委托代为办理事务的人。
委托方和受托方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人,不能是同一人委托方相对应的是受托方,有委托方必有受托方,受托方的权利来源于委托方的授权
2023-03-10 13:39
不是一回事。因为委托关系与代理关系不是一回事。代理关系包括法定代理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委托关系中的主体分别是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主体分别是被代理人(委托人)与委托代理人。委托关系是产生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和条件,但委托关系并不一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存在委托关系,就存在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但并不一定存在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与法定代理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代理权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不是由法律规定。第二,代理的事项及权限,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一般由被代理人自己决定,委托代理只能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进行活动。第三,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受诉人民法院递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声明委托他人找为诉讼的诉讼文书,是委托代理人取得委托代理资格,为被代理人进行诉讼的证明文书。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注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委托代理是在诉讼上为当事人提供方便,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一种代理制度。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当事人因某些原因难以亲自诉讼,或者因缺乏法律知识和诉讼经验需要在诉讼上获得他人的帮助,这就需要委托他人代理诉讼。当事人通过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可以充分地行使其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