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爱调解,故法官爱调解。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案件应当进行调解,部分符合条件的应当组织诉前调解。可见,法官有组织调解的义务和责任。
二、调解有利于双方利益的平衡。在诉讼中,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很有可能造成败诉方当事人长期以正当或不正当的方式维权。而调解给予双方最后一次处分权益的机会,通过协商,每个人虽然不会“赢”得太多,也不会“输”得太惨。
三、调解有利于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一方面,调解后当事人通常会撤诉或是由法院制作调解书,一般不再有后续诉讼程序,调解书生效后也可以直接进入执行程序。另一方面,调解结案诉讼费减半,这是对双方诉讼成本减少最直观的表现。
四、调解有利于缓解执行难。调解书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之上,通常无需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有效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极大的节省了司法资源。
五、无论何时,当事人都有着绝对的主动权
(1)在调解开始前,只要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同意调解,法官都不能强行调解。
(2)在调解过程中,任何一方不愿意继续调解,可以随时提出,法官都应当终止调解程序,回到法律框架来继续审判。
(3)在结束调解后,双方在调解时曾承认的事实、曾同意作出的让步,都不再算数!
(4)双方可以在调解书送达之前的任意时间无理由反悔。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2024-06-29 14:38
2022-10-13 14:46
法官会劝原告诉前调解包括两种情形,一为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调解;一为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来调解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共同来进行调解。调解是要两方自愿的,通常法官在开庭前或者开庭后会提议,不愿意调解的能够直接不用调解,愿意调解的,两方各自让步,这是很常见的处置纷争的方式。
2022-09-26 16:41
法官调解一般会先通过诉前助理电话、微信调。
对于登记后未正式立案的案件,由法官助理给双方当事人打电话,表明身份并添加微信,将原告提交的初步证据通过微信发送给被告,并询问被告能否提供反证
。在双方对事实争议不大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向双方进行释法,通过微信发送类案生效判决,便于双方对案件走向做出合理预判,为调解做好铺垫。
2022-10-13 09:21
法官调解一般会先通过诉前助理电话、微信调。对于登记后未正式立案的案件,由法官助理给双方当事人打电话,表明身份并添加微信,将原告提交的初步证据通过微信发送给被告,并询问被告能否提供反证。在双方对事实争议不大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向双方进行释法,通过微信发送类案生效判决,便于双方对案件走向做出合理预判,为调解做好铺垫。
2022-09-24 10:44
如果你是申请人,一般会15日内受理。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局会向你送达受理执行案件通知书,之后就看法院的具体执行情况再通知你,如果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后上一级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为1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