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在有效期内一般不予赔偿,如果食品变质可以要求赔偿。
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食品,临近保质期为最后45天;保质期半年至1年的食品,临近保质期为最后30天;保质期半年以内的,临近保质期为最后15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七十四条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不符合食品所标注的企业标准规定的食品安全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该食品,责令食品生产企业改正;拒不停止经营或者改正的,没收不符合企业标准规定的食品安全指标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 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已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因其自身的原因致使进口食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撤销注册并公告。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已经备案的境外出口商、代理商、进口商和已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名单。
2022-08-08 13:58
工商局对临期商品规定包括:
保质期大于300天,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保质期十分之一时长,禁卖;保质期小于等于300天,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30天,禁卖。婴幼儿奶粉类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180天,不得售卖;婴幼儿辅食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90天,不得售卖。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2022-08-30 09:45
商品临期不能售卖的时间根据保质期和商品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1、保质期不同:保质期大于300天,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保质期十分之一时长,禁卖;保质期小于等于300天,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30天,禁卖。
2、商品种类:婴幼儿牛奶粉、婴幼儿羊奶粉、特殊配方奶粉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180天,不得售卖。婴幼儿辅食、婴幼儿营养品、婴幼儿调味品、婴幼儿零食剩余保质期时长小于90天,不得售卖。普通商品剩余保质期小于保质期时长的十分之一或30天(最低30天)禁止销售。
界定“临期品”的规定:
食品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
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满之日前 20天;
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
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
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
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
2022-10-14 08:36
商家未告知临期商品消费者可以投诉商家。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还应要求商家及时开具发票或收据,并进行妥善保管。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
2022-10-21 17:00
买到临期商品不可以向商家索赔。临期商品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属于安全食品、药品的范围。在保质期内不属于过期,在保持品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销售。消费者无权向商家索赔并不支持退还,双方额外达成协议的另议。“买到临期商品不能索赔,但商户应当对临期产品对消费者作出提示,可以退换货。没有过保质期,质量也没有问题,不能赔偿。《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022-09-23 16:50
销售临期商品不告知不算欺诈。
食品在有效期内一般不予赔偿,如果食品变质可以要求赔偿。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食品,临近保质期为最后45天;保质期半年至1年的食品,临近保质期为最后30天;保质期半年以内的,临近保质期为最后15天;保质期15天以内的,临近保质期为最后1-4天。而一些保质期更短的食品,如新鲜肉类、易腐坏蔬果,它们的临近保质期可能只有几个小时。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不会危害健康或是让食品安全性下降,所以是不能索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