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是导致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高发、频发根本原因。
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社会向现代信息化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又不够健全,就出现了大量新的复杂、短期内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较为典型的如农村失地农民生存问题、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和城市低收入阶层生活保障问题等等,这些尖锐社会矛盾的存在,就成为了引发涉法涉诉信访的根本原因。
法律依据
《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第三条 畅通涉法涉诉信访渠道,进一步做好依法导入法律程序工作 各级政法机关要畅通涉法涉诉信访渠道,充分尊重和保障信访人的申诉控告权利,耐心听取和了解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及时审查、甄别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加大及时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力度。 对于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信访事项,要详细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告知信访人向有管辖权的部门或层级反映问题,或将信访材料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对于正在法律程序中的,继续依法按程序办理。 对于已经结案,但符合复议、复核、再审条件的,依法转入相应法律程序办理。 对于已经结案,不符合复议、复核、再审条件的,做好不予受理的解释说明工作。 对于不服有关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经释法明理仍不服的,可引导其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有关处理程序和结果,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及时告知当事人,坚决防止程序空转,引发信访人多头上访。
2022-10-28 14:06
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是导致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高发、频发根本原因。
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社会向现代信息化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又不够健全,就出现了大量新的复杂、短期内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较为典型的如农村失地农民生存问题、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和城市低收入阶层生活保障问题等等,这些尖锐社会矛盾的存在,就成为了引发涉法涉诉信访的根本原因。
2022-08-22 15:05
这个要看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说明法院已经立案,具体什么情况要与法院联系核实。涉法涉诉是在党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下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关于“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等改革要求。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按照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检党组的部署要求,最高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实际。研究起草了“三个办法”(即《人民检察院受理控告申诉依法导入法律程序实施办法》《人民检察院司法瑕疵处理办法(试行)》《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案件终结办法》等三个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配套实施办法(下称“三个办法”),作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配套实施文件,经最高检检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执行。扩展资料:《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意见》包括充分认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意义、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依法维护涉法涉诉信访秩序、加强和改进对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组织领导等5个部分。《意见》指出,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事关党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又是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实际行动;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又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意见》强调,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总体思路是:改变经常性集中交办、过分依靠行政推动、通过信访启动法律程序的工作方式,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由政法机关依法按程序处理。依法纠正执法差错,依法保障合法权益,
2024-10-15 10:01
已符合立案条件、正式受理的意思。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2022-08-08 11:20
实地盘点是指在财产物资堆放现场进行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实存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要求严格,数字准确可靠,清查质量高,但工作量大。
2022-09-08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