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行的人居住在哪不重要,但是缓刑期间,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确需超范围就学、就业的须向住所地的司法所、司法局提交申请,并由司法局向你即将去的地区司法局发函协助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明确答复同意协助管理的,才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就业、就学,并到当地的司法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022-09-27 11:28
使用条件不同
1、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幼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5、持有有效出境证件,不需要逮捕但又可能逃避侦查的。
2、监视居住:
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2、怀孕或者正在不如自己婴儿的妇女;
3、系生活不能自理人的唯一扶养人;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其他措施。
5、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特殊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更为适宜的;
6、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执行地点不同
取保候审通常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的市、县执行。
而监视居住除了会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外;如果犯罪嫌疑人无固定住处的,可在指定居所执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障碍的,经上一级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24小时内通知家属。
2022-08-09 09:14
使用条件不同
1、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幼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5、持有有效出境证件,不需要逮捕但又可能逃避侦查的。
2、监视居住:
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2、怀孕或者正在不如自己婴儿的妇女;
3、系生活不能自理人的唯一扶养人;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其他措施。
5、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特殊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更为适宜的;
6、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执行地点不同
取保候审通常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的市、县执行。
而监视居住除了会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外;如果犯罪嫌疑人无固定住处的,可在指定居所执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障碍的,经上一级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24小时内通知家属。
2022-08-10 09:20
刑法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的,撤销缓刑,依法判决。
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严重违法或者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禁止令的,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决。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2022-11-21 09:57
缓刑称暂缓量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形式为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适用缓刑的主体一般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的具体条件为: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024-04-20 13:46
直接去会见就可以。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其聘请的律师,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外,其它案件都不需要经过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