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动合同公司不发给员工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交付劳动合同,或者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由其责令改正。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若其该行为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2025-03-07 14:48
签了劳动合同没给劳动者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讨要:
1、与用人单位协商;
2、向工会寻求帮助,有工会出面讨要;
3、向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4、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交付;
5、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6、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5-02-14 16:49
签了劳动合同没给劳动者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讨要:
1、与用人单位协商;
2、向工会寻求帮助,有工会出面讨要;
3、向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4、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交付;
5、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6、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2-09-23 13:40
2022-10-12 09:02
如果已经签订劳动者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补正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劳动合同无效,并要求用人单位重新签订。
合同的内容应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姓名、住所、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通过合同的内容,明确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有明确的权利保护方法和索赔标准。单位或者个人签订空白合同的,视为对合同内容的批准应当承担因合同后增加的内容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表明,签名者的合同签署合同的特殊合同委托单位和一个空白合同公章的合同,应当视为合同的委托代理单位。委托单位解除合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
因本合同或介绍信产生的法律后果,由签发、签署“空白文件”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2022-10-10 17:03
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无过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可以随意辞退员工,如果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赔偿金(每服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内容,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