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证据。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特定的主观目的,不论是否谋取利益,谋取的利益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的,均能构成本罪。如行为人为了要回借款,但碍于脸面不好意思开口,遂将债权虚假转让他人,由他人提起诉讼讨还借款的。这种情况,也符合本罪所规定的客观危害行为。
2022-08-12 11:57
虚假诉讼罪情节严重的认定:
1、造成他人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严重干扰正常司法活动或者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的;
3、致使义务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财产给付义务或者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财产权益,数额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等。
2022-09-27 09:22
虚假诉讼的证据认定是:
一、无中生有型,即行为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证据,如借条、还款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如合同书原件以及与案情有关的其他书面材料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害人履行;
二、死灰复燃型,即行为人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人再次履行。
2022-08-20 14:05
对虚假诉讼罪的认定,可以考虑从构成要件入手,其中包括了四方面:
1、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还应当是具备民事诉讼行为能力,能够提起民事诉讼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一般来说是直接故意,明知自己是用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本罪并未规定行为人需具备特定的主观目的,所以行为人进行虚假诉讼的主观目的是否为了谋取利益,谋取利益的性质是否正当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犯罪客体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秩序,具体而言,是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诉讼活动秩序,也包括他人的财产权、婚姻权、收养权、监护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虚假民事诉讼的行为,不仅浪费宝贵的民事司法资源,导致真实诉讼无法得到及时审理,严重妨害司法公信力和判决权威性,同时还可能对法官职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4、客观方面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024-12-31 10:56
具体认定的标准是:
一、行为人必须捏造事实;
二、行为人提起的必须是民事诉讼;
三、行为人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应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四、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2025-04-07 17:06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虚假诉讼进行认定:
1、虚假诉讼行为人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
2、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
3、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单位或者个人。
4、主观上只能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