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比例一致: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5)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的赔偿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如果对方是机动车且没有保险的(主要是交强险),则原交强险赔偿限额内应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部分,由对方负责进行赔偿;如果损失额超过交强险赔偿限额的,则超出部分再由双方按事故责任进行分担。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责任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五)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办案民警签名或者盖章,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调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
对于事故认定书期限,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丅型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分配按照具体情况及当地交通法规定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一般是在十日以内作出事故的认定,但遇到案件疑难复杂、短时间内很难查清楚的情况,为保障事故责任的正确划分,可以对事故认定的时间予以延长,认定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六十日。
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情形应该以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我们认为我国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授权而实施的一种职权行为。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针对特定的交通事故而单方面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