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费的标准: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来计算。如果当事人是因工死亡,被认定为工伤的,则一般应赔偿丧葬补助金,而不是丧葬费,按照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计算。
事业单位丧葬费的标准是具体如下: 1.属于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属于因为人身损害死亡的,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还需要赔偿死亡赔偿金。 3.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二个月。 4.医疗事故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丧葬费计算公式:丧葬费=当地上一年度(或前12个月)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丧葬费包括了下列组成部分:为死亡人整理遗容费、火化费、运尸费、尸体冷藏停放费等费用。人身损害赔偿的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工伤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他。
办理丧葬费不会强制销户,人去世在一个月内注销户口就可以,丧葬费与注销户口不冲突,只需要带上户口本,死者身份证,医保两证一卡就可以领取。
1、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2、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3、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200%发给。 丧葬费是指受害人在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中死亡或工亡,死者的近亲属为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费用,一般来说包括运尸费、火化费、购买骨灰盒的费用、骨灰盒存放费用以及雇请丧葬人员所花费的劳务费等。
一次性抚恤金为死者生前工资15个月,丧葬费为2000元,以上待遇由死者家属或子女领取(须由所在地村委会出具证明确定具体领取额待遇人员)。 领取人持以下资料到区社保局办理: 一、是死亡注销证明(死者生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 二、是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社保所提供,死亡待遇领取人要与领取人身份证一致,社保所提供的证明必须注明领取待遇者及其死亡者的关系); 三、是火化证(由民政局或殡仪馆提供),非火化区的,由民政办出具非火化区证明;四是领取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对于职工的丧葬费用问题,我们应依照参保人员客死他乡时所在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的两倍进行精确计算。 根据现行的相关法规,所有参与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涵盖在职员工与已退休人员),若是因疾病原因或是意外事故而离世,他们的家人亲属将有权利申领丧葬补助金以及抚恤金。
拿着死亡证明到社保局领取。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丧葬费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者承担丧葬义务的人有权要求获得丧葬费。
一次性的抚恤金制度规定将给付死者在世期间的前15个月的工资,以及金额为人民币2000元的丧葬费用。 这两项福利均需由死者的亲属或者子女来承担领取的责任(必须经过当地村民委员会开具明确的证明以确认谁有权领取该数额的福利)。 领取这些福利的人需要携带以下文件前往当地的社会保险管理局办理相关手续: 第一,死亡注销证明(需要死者生前户籍所在地区派出所出具); 其次,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应由社会保障机构提供,且所填写的领取人的身份信息需和领取人身份证上的内容完全吻合,同时所开据的证明之中必须明确记载领取福利的人和死亡者之间的关系);再来,火化证明(由当地的民政部门或殡仪馆提供),如果是非火化区域则需要由民政办公室开具非火化区域的证明文件; 最后,领取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