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是否由嫌疑人所在地公安机关管辖的核心结论 刑事案件原则上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但在特定情形下(如更有利于侦查、嫌疑人长期居住等),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也可行使管辖权。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地管辖为主、居住地管辖为辅”的规则,具体适用需结合案件性质、证据分布及司法效率综合判断。 一、刑事案件管辖权的法律依据 1. 基础规则:犯罪地管辖优先 《刑事诉讼法》第25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结果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示例:甲在A市盗窃后逃至B市,A市公安机关对案件有优先管辖权。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条:明确犯罪地管辖原则,并强调犯罪地包括预备地、实施地、销赃地等与犯罪直接关联的地点。 2. 补充规则:居住地管辖的例外情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条:若由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实、保障诉讼程序(如嫌疑人长期在居住地活动、证据集中于居住地),可移交居住地管辖。 适用场景: - 嫌疑人长期在居住地生活,主要社会关系、财产线索在居住地; - 流窜作案但主要犯罪证据在居住地; -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居住地更便于开展社会调查及帮教。 3. 争议解决:指定管辖机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2条:对管辖不明或存在争议的案件,由共同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典型情形: - 跨区域电信诈骗案涉及多地,上级指定某地集中管辖; - 嫌疑人居住地与犯罪地均主张管辖权且协商未果。
侵占罪公安可以立案。 侵占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应当立案侦查。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侦查终结的案件,侦查人员应当制作结案报告。 结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及其理由; (三)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四)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经过集体讨论。 侦查终结后,应当将全部案卷材料按照要求装订立卷。 向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时,只移送诉讼卷,侦查卷由公安机关存档备查。
公安机关办理冻结手续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明确冻结财产的信息以及是否及于孳息等事项,通知金融机构等单位协助办理。如果是冻结股权、保单权益的,应当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冻结上市公司股权的,应当经省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派出所不管侵占案件。 因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由法院直接受理。 一经认定构成侵占罪的,其量刑标准如下: 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占罪公安机关会进行侦查,如果确实存在犯罪行为,可以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侵占罪是自诉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已有,数额较大并且拒不交出的行为。 刑法明确规定: 侵占罪,告诉的才处理,因此,应属于自诉案件。 。
: 原则上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律师持三证就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是对于危害国安、恐怖活动的案件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准许才可以会见,故而如果不符合上诉原因,建议您可以向该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刑事诉讼立案的条件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立案机关管辖。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应当予以立案的,应当及时立案处理;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如果满足了立案的条件,公安机关还是不给立案的: 1、向原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 2、向同级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3、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取保候审的期限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应当在取保候审后的一个月内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如果案情复杂,一个月内不能侦查终结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此外,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公安机关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取证,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取保候审的期限,但每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总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的期限是从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之日起计算的。如果取保候审期间出现法定情形,如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干预证人作证、伪造、毁灭证据等,公安机关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