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女职工在三期期间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单位不得在三期期间降低工资辞退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是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的。 根据该解释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试用期内的劳动争议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确定的试用期,违反法律规定的纠纷;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违法辞退职工,引发的纠纷; 3.劳动关系解除及终止后的经济补偿金,引发的劳动法案件; 4.拖欠加班工资,是否支付引发的劳动法案件、劳动纠纷; 5.单位未签定劳动合同,导致双倍工资支付引发的劳动法案件; 6.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是否支付。
试用期内的劳动争议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确定的试用期,违反法律规定的纠纷;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违法辞退职工,引发的纠纷; 3.劳动关系解除及终止后的经济补偿金,引发的劳动法案件; 4.拖欠加班工资,是否支付引发的劳动法案件、劳动纠纷; 5.单位未签定劳动合同,导致双倍工资支付引发的劳动法案件; 6.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是否支付。
(1)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关系纠纷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其他。
拒付加班工资属劳动争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其他。
劳动争议解决方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
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包括事实清楚原则、自愿原则、合法原则。事实清楚原则是指应当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解决争议。自愿原则是指应当尊重该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合法原则是指程序要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