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注意以下内容: (一)拆迁补偿的方式; (二)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 (三)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九条第二项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受托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提供征收范围内房屋情况; 包括已经登记的房屋情况和未经登记建筑的认定、处理结果情况。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房屋拆迁安置的对象是房屋的使用人,可能是房屋的所有人,也可能是房屋的承租人或者其他实际使用人。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三
房屋拆迁没有协商拆迁补偿安置,拆迁户是可以拒绝拆迁的,如果已经拆迁了,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以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
拆迁补偿是指房屋征收部门自身或者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依照我国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规定; 在征收国家集体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时,对被征收房屋进行立项评审,给予所有权人安置和迁移损失补偿。 补偿应当按照房屋市场评估价格,安置费应当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拆迁安置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原地安置,另一种是异地安置。 费用计算标准:(被拆迁人或承租人)房屋拆迁安置费=搬迁补助费+没有提供周转房情况下的临时安置补助费+超过过渡期限的临时安置补助费+非住宅房屋因停产、停业造成的损失赔偿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拆迁补偿条例》第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
一.征迁前期准备,确定安置区域,确定安置楼结构外观层数等情况。 二.摸底丈量、复核;《结算清单》填写完毕后交项目负责人复核,签名并加盖公章。 三.报审材料,完善手续; 四.组织培训,动迁准备; 五.组织动迁,协议审查,资金拨付; 六.决算审计,资料归档。兑付完成后,进行材料收集、汇总、整理,逐户健全档案。
国家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赔偿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管理费是指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为了安置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并取得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的生活,所给予的补助费用。 【法律依据】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第二十条,依法批准的流域规划中确定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应当纳入项目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核准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项目用地应当列入土地利用年度
福建农村拆迁安置地审批: 建设用地的审批权一般由县级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来执行。 【法律依据】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第三条 村民建房应当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应符合规划、节约用地、注重防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体现农村地域特色,并妥善处理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农村拆迁安置方案: 1、本集体经济组织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 2、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3、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4、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安置途径; 5、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 6、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 7、方案的拟订单位和公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