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宪法内容需要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法律依据】 《宪法》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宪法不是法院审理案件的直接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具体法律的总的原则规范。在司法实践中,能被引用的只能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比如《合同法》、《刑法》等,不能引用宪法。宪法中有保护公民人身权的内容,但是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要付的具体法律责任由《刑法》的故意伤害罪作了具体规定了,所以只引用《刑法》而不能在引用宪法。 【法律依据】 《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三者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区别在于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检察机关、公安是执法机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 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 2、人民检察院的任务是,通过行使检察权,镇压一切叛国的、分裂国家的和其他的反革命活动,打击 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
法律和宪法的区别: 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 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概念: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
《宪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四大原则是什么。 《宪法》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宪法的四大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4、权力制约原则。 《宪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解释宪法的职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宪法解释具有宪法效力。 【法律依据】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
只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的特定主体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有效议案。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由此看出,在我国,除此两个特点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正案。 【法律依据】 《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
不得超过两届的职位有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宪法》第六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为止。 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我国现行宪法没有直接规定公民的知情权,在《宪法》第41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宪法适用范围表现为宪法适用于所有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当然生活在海外的华侨也受宪法的保护。 《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