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奋力书写法治新篇章。
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不可或缺的,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024-09-18 14:30
国家宪法日主题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宪法的作用是:
1、巩固国家政权;
2、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3、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4、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
5、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6、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7、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
2022-01-14 14:10
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2021年10月11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网络安全顶级盛会“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陕西西安开启。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重点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安全领域重大成就,展示网络安全前沿技术、新型产品,以及示范应用。
2022-08-12 09:47
2018年是宪法第5次修改。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此后在1975出台了第二部宪法、1978出台了第三部宪法、1982年出台了现行宪法,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分别是1988、1993、1999、2004、2018。宪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修改的,它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022-08-11 11:16
2018年是宪法第5次修改。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此后在1975出台了第二部宪法、1978出台了第三部宪法、1982年出台了现行宪法,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分别是1988、1993、1999、2004、2018。宪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修改的,它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022-08-09 14:45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下是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指导思想、主题、主线的原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