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被录音可以起诉,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公然侮辱他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来处罚。 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对方因为被侮辱自残、自杀等,则触犯侮辱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至于民事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
录音笔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就不违法,如果采用窃听的方式就是违法的。 《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庭内配备固定或者移动的录音录像设备。 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法庭安装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 第三条 庭审录音录像应当自宣布开庭时开始,至闭庭时结束。除下列情形外,庭审录音录像不得人为中断: (一)休庭; (二
偷录的录音、录像成为判决的证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录音、录像证据必须合法取得; 二、录音、录像虽未经对方同意,但不存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获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形; 三、录音中谈话人身份明确、内容清晰、无疑点、未经剪接或者其他形式的伪造; 四、录音的内容限于与案件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民事行为或活动,不得侵犯他人隐私、商业秘密,当必须录制他人商业秘密时,应保证不予作
追债只有录音可以提起诉讼,但证据不足,应尽力收集其他证据。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录音不属于言词证据。录音文件做为视听资料的一种,是利用录音数据来证明事实的一种证据,录音文件以其高度的准确性、逼真性以及动态直观性,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最有效的证明。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录音原始载体证明录音真实性,电话录音应该是具有关联性,录音取得应该以合法形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可以要求鉴定录音的真实性,从录音形式上和录音关联性等进行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庭审私自录音属于违反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
利用录音追回拖欠货款的条件: 1、录音内容完整、清晰,录音内容可确定双方当事人身份; 2、录音内容涉及欠款事实的确认,录音程序未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电话录音可以当做民事诉讼的证据,但是,若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反而言之,如果未经相关当事人同意的录音录像资料没有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则该录音录像资料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63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