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包括的形式有: 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2、先履行抗辩权。 3、不安抗辩权。 《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对一般票据债权人或特定票据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提出一定的合法事由,以拒绝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3条第二项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合同法中抗辩权的三种相同点: 1、目的相同,无论何种抗辩权,其目的都在于能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当事人的权利;维护交易次序,增进当事人之间的协作。 2、适用范围相同,三种抗辩权只能发生在双务合同中,并且是因同一双务合同中互负债务。 3、权利效力相同,此三种抗辩权均属于延期抗辩权而非永久抗辩权。 《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
保证人的一般抗辩权有先诉抗辩权和催告抗辩权。 【法律依据】 《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条规定,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债务人的抗辩权。债务人放弃对债务的抗辩权的,保证人仍有权抗辩。 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
我国的《担保法》第二十条第二款对抗辩权做了明确的规定,它将抗辩权定义为: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 抗辩权是一种对抗权,对抗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请求权。该权利仅仅适用于有关合同的部分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将没有什么效果。另外,抗辩权是在承认对方权利的基础上存在的,如果对方没有行使损害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请求时,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只有正确理解
抗辩权与否认权的区别有二: (一)功能不同。 抗辩权的功能在于(虽认可对方的请求权存在)阻碍请求权的行使;“狭义的抗辩”之功能则在于否认对方的请求权。 (二)在诉讼中,法院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职权主动适用“狭义的抗辩”;但抗辩权必须由抗辩权人主张,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适用。 《担保法》第二十条第二款对抗辩权做了明确的规定,它将抗辩权定义为:“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权,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八十二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
合同法中的抗辩权分别是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的权利。 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应先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履行抗辩权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履行自己所负的债务,在一方未履行或未提出履行前,他方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 先履行抗辩权。当合同的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在签订合同之前,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是允许抗辩权约定放弃的。 抗辩权广义上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上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 民法上的抗辩权很多,诸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等。这些抗辩权除了具有民事权利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