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抚养费可以由双方协商后签订协议,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解决。如果双方都同意变更的抚养费数额的,且变更后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可以通过办理变更抚养费协议公证来变更。如果离婚夫妻无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要求变更孩子抚养费数额。
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即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或母,阻挠对方探视子女,也不能成为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合法抗辩理由。
可以通过找见证人、阻碍探望的录音录像等证据予以证明。 对方不准探视子女,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是诉讼离婚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让探视孩子可以强制执行。 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让探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爷爷奶奶没有探望权,但可以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协商,经其同意,爷爷奶奶可以探望孙子女。
孩子的父母去世时,孩子的其他亲属和村委会等组织,可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行使监护权。 包括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未成年人的兄、姐;经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关系密切的且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夫妻双方离婚只是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宣告解除,并不会因此丧失各自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因此仍需要对亲生子女承担抚养的义务,对此我国《民法典》做了明确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仍有抚养义务。
再婚后,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人子女的义务。同时,父母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遗弃、虐待未成人。
十周岁以上,听取子女意见为原则。 八周岁以上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及社会生活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确定十六周岁以上子女抚养权的归属时应当遵循听取子女意见原则。
母亲改嫁后仍然需要抚养子女。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抚养义务到子女独立生活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