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可以带孩子回家住。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去法院起诉探视权首先应该书写起诉状,起诉状中需要有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诉讼请求以及事实理由。如果是请求法院判决探视权的行使方式,那应该提供双方的地址和孩子的信息。如果要求对方协助探望,那应该提交对方阻碍探望的证据。
孩子的探视权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离婚后直接抚养方拒绝探视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判决之后可以申请执行,要求对方配合探视,如果拒不配合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方探望子女的义务。
探望权和抚养权的区别:1、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才有探视权,有抚养权的一方无需探视权;2、抚养权可以理解为一种义务,必须履行。探视权属于权利,可以不行使;3、探望权只有父母才有,抚养权则不一定是父母才享有。
离婚了对孩子有探视权,可以带孩子出去玩。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是因为这不仅是亲属法上的权利,更是一种基本人权,父母子女之间基于血统关系而形成的情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变化。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
离婚后探望权多久行使一次,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决定。法律对此并没有作出规定。无法协商一致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探视权的含义是指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享有按约定,或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遵循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将子女短暂接回共同生活的权利。探视权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监护权归属对方,能探视孩子。
探视孩子可以把孩子接走,但是必须是在经过了直接抚养孩子的同意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行使探视权时不能私自就将孩子带走,其行为属于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行为,依法可以中止探望。
放弃探望权的协议条款是无效的。离婚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系与人身有紧密联系的权利,属亲属权,是一种身份权利,即使是协议约定放弃探视权,也是无效条款。另一方以要求探望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未享有抚养权一方可携带起诉状、离婚证明、无法探望的证据等向抚养权人所在的基层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