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拘役,符合条件的,可以不收监,会监外执行。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
监狱应当对交付执行刑罚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 经检查,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不收监: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对前款所列暂不收监的罪犯,应当由交付执行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对其中暂予监外执行有社会危险性的,应当收监。 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刑罚。 前款所列暂不
危险驾驶罪。没有被判缓刑会马上收监。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至于在法院判决后是否会被立即逮捕并送看守所,要看法院的判决结果的: 1,如果法院判决是判拘役,并判缓刑的,则不会被逮捕,当然也就不会被送看守所的; 2,如果法院没有判缓刑,则在法院宣布判决后会被立即逮捕,并送到看守所羁押。
判拘役不一定要当庭收监吗。法院判拘役,符合条件的,可以不收监,会监外执行。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
拘役被收监的情况下,确实是马上执行的。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十日内; 将判决书、裁定书、起诉书副本、自诉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送达看守所,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付执行。 《刑法》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被监视居住开庭当天是否收押,还要由法院决定。从司法实务来看,如果可能判处实刑的,一般会收押。如果可能判处缓刑的,一般不会收押。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
一般情况下醉驾没有被判处缓刑的会立即收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第二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收监是由公安机关强制执行的,无需自行前往。醉驾确定要被处罚后经过验血、拿报告后,等待诉讼期间需要办理取保候审。开庭,下达判决书后取消取保候审,然后开始服刑。 【法律依据】 《监狱法》第十八条罪犯收监,应当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所携带的物品。非生活必需品,由监狱代为保管或者征得罪犯同意退回其家属,违禁品予以没收。 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检查。 第十九条罪犯不得携带子女在监内服刑。
开庭前不收监一般是缓刑,虽然不能说肯定缓刑,但确实可能性很大。可以取保候审,说明情节相对轻微,有的则是已经获得受害方的谅解。 最重要的是,取保候审说明不会发生社会危害。所以在量刑时,完全可以判缓刑,不用关进去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
监狱收监的法定条件是罪犯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监狱法》第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 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