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一审时,被告可以提供答辩状,也可以不提交,不进行答辩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1、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在其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保护其合法权益; 2、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起开始计算; 3、诉讼前,当事人要在符合实质条件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效内提起诉讼,才是真实有效的和受法律保护的。
请律师不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有权自行进行诉讼,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如果当事人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诉讼能力,可以自己处理诉讼事务,无需聘请律师。 然而,聘请律师代理诉讼有其优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专业法律知识:律师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诉讼程序指导:律师熟悉诉讼程序和法院的操作流程,能够指导当事人正确地完成起诉、举证、答辩等诉讼程序。 证据收集和整理:律师能够帮助当事人收集和整理证据,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诉讼胜算。 法律文书撰写:律师能够撰写诉状、答辩状等法律文书,准确表达当事人的诉求和立场。 出庭辩护:律师可以在庭审中代表当事人进行辩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风险规避:律师能够帮助当事人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法律后果。 因此,是否聘请律师取决于当事人的个人选择和实际情况。如果当事人对法律不熟悉,或者案件复杂,涉及大量法律条文和程序,聘请律师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当事人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自信能够处理诉讼事务,那么可以不聘请律师。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要按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处理。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等刑事案件结案后再处理。
民事诉讼工程承包的性质有:全过程承包、分阶段承包、按承包人的地位和性质承包。 承包方式分为:总承包、分包、独立承包和联合承包。 根据取得承包任务方式的性质,承包方式分为:计划分配、委托承包,按合同类型和计价方式。
民事诉讼中原告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上诉,委托代理人的原告可以不出庭。 民事诉讼开庭原告如果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如果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费用一般会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以及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其中,财产案件的诉讼请求的金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的申请费。
民事诉讼审理期间不可以转法院。 对于民事诉讼原告而言,在人民法院接受原告起诉,给予立案后且未做出判决之前,有权申请撤诉(是否准许撤诉,由已经立案审理的人民法院做出裁定),撤诉后还可以依据法律的管辖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另行提起诉讼。 通过这种方式,原告可以实现转换管辖法院(所谓管辖法院是指依法有权审理本案件的法院,有管辖权的法院有时不止一个,但是无论如何受理案件的法院都必须依法具有本案的管辖权才可)。 对于民事诉讼被告而言,在接到人民法院送达的原告起诉状的后,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向立案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但是是否准许变更管辖,由立案法院裁定。 一旦立案法院开始案件审理程序,若没有法定事由,就不允许案件再变更管辖法院了(也就是“转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