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证明民事诉讼再审时有明显错误的,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但在有相关的证据。 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再审申请的主体严格限制为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权提起再审申请。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其本质是属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诉讼状,应当按下列内容书写: (1)原告的信息; (2)被告的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方面的法律规定是被允许进行相应延长的。 依据我国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要求人民法院对民事权益给予保护的相关诉讼,其法定诉讼时效为三年。 此种诉讼时效期限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确切清楚或理应已经意识到自身民事权益受损且负有相关义务的对方开始之时起算。 然而,对于最大诉讼时效期间,法律设定了长达20年之久,这意味着只要自当事人的权益遭受实际损害的那一天开始,经过20年后人民法院即不会再对此提供保护。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若满足特定条件下的特别情形,人民法院将会依照当事人的具体申请做出是否延长诉讼时效期限的决定。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 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 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他人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的人是第三人。
民事诉讼可以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 1、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 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应否缴纳诉讼费用,《刑事诉讼法》中未予明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02条则作了补充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此项规定主要基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的附带民事赔偿请求,在诉讼过程中,刑事诉讼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民事诉讼则处于从属地位,因而在诉讼费用问题上,应主要考虑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而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诉讼费用制度。因此在法律适用上不应该缴纳诉讼费用。 (2)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本身就处于弱势的地位,其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是实现其权利救济的一种方式,如果对附带民事诉讼收取诉讼费用,则不利于被害人进行权利救济。 (3)从司法实践中的情况来看,不少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生活都很困难,经济上处于窘迫境地,难以甚至无力支付诉讼费用。
民事诉讼赢了对方不还钱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的流程如下: 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2、法院受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3、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4、采取强制措施,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
民事经济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1、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欺诈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在涉及到合同诈骗的问题中,若该行为并未达到犯罪标准,那么便属于一般性的民事纷争领域。此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管理部门或社区调停组织等机构进行调解处理,也可以根据相关仲裁协议选择通过社区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或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