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但是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双倍工资,等到劳动合同补签之后,才开始正常发放工资。所以,第一个月没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拿的工资应该以双倍计算。劳动合同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文书,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积极地去主张签订。
1、用人单位辞退没有签署劳动合同的员工需要对员工进行两倍工资的赔偿,因为用人单位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可以辞退员工的,这个时候辞退员工是违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赔偿金补偿。 2、没有签订合同的双倍补偿,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其次是单位未缴纳保险的损失;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还没有签定合同时被辞退,如果其权益受损,可以和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工会或者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协商和调解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也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之后可以向法院起诉。
用人单位用工两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止,向劳动者支付11个月二倍工资。 所以,2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是从你满一个月后的次月开始,公司应支付二倍工资,到十一个月以后可以视为签订无固期劳动合同。
未签劳动合同且被拖欠工资时,劳动者可通过收集劳动关系证据、协商、投诉、仲裁等途径维权,重点主张“双倍工资”及补发欠薪,注意1年仲裁时效。 一、核心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工超过1个月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30条:用人单位不得拖欠或克扣劳动报酬。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劳动者需提供初步劳动关系证据,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劳动合同,但必须遵循《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辞退劳动者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 2、劳动者严重违法违纪,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合同的,没有补偿。其中,因为劳动者原因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被个体户开除且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若符合事实劳动关系认定条件,可获得三项法定补偿:①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最长11个月)、②违法解除的赔偿金(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③其他应得劳动权益(如工资、加班费)。但若双方被认定为劳务关系或合作关系,则无权主张劳动法项下补偿。 一、核心补偿规则 1. 未签劳动合同的补偿:双倍工资差额 适用条件:用工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签劳动合同(超过1年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 计算方式:每月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已付正常工资部分需扣除),最多支付11个月。 例:月薪5000元,工作8个月未签合同,可主张5000元×8个月=4万元。 2. 违法解除的赔偿:双倍经济补偿金 适用条件: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关系(如未证明员工过错、未履行法定程序)。 计算方式: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满1年1个月,超6个月算1年,不足6个月算0.5个月); 赔偿金=经济补偿金×2。 例:月薪5000元,工作3年,违法解除赔偿金=5000元×3年×2=3万元。
若经过两年的工作周期后仍未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提出如下赔偿及相关权益要求: 首先是双倍工资赔偿请求。 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如用人单位在雇佣劳动者之日起超出一个月但不足以一年的时间内未能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应向劳动者支付每月计薪额的双倍数额作为工资。 其次为补足社保福利。 若用人单位尚未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者有权要求立即追溯并从工作开始之日至现在的所有社会保险。 最后是经济补偿索求。 依据该法律法规的第四十七条,劳动者享有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用人单位索赔经济补偿的权利。 具体支付额度按照当期本单位工作年限为准,每满一年便可获得一月工资的补偿金;对于工作半年至一年内的员工,则实行一年计酬制度;如工作时间低于六个月,则仅需获取半个月工资的补偿。 此外,对于因加班却未获支付相应加班报酬的情况,劳动者亦有权依法要求用人单位进行合理赔偿。 倘若对劳动仲裁结果仍感不满,劳动者有权进一步选择提起诉讼或是寻求法律援助。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我们国家的劳动法是特别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一部法律。其中规定,只要有劳动关系,就要签劳动合同。企业违法不履行他们应尽的义务,就要面临着相应的惩罚。上班起30天内必须签合同,否则就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以不签劳动合同为由劳动仲裁,最多可以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
公司在试用期阶段没签劳动合同且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只要情况属实,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责令用人单位及时付工资,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没有给员工付工资的,还需要向员工额外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