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协议纠纷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一致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诉讼,当事人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这是个法律术语,简单来说,就是两方共同决定把纷争交给第三者处理的方式。 大家根据自己签署的仲裁协议,自觉地把争议呈送给仲裁庭审判。 然后由仲裁庭裁定和执行这个判决。 由于仲裁过程具有法律效应,且耗时较短,所以尤其适合那些追求尽快解决问题的人。
起诉劳务派遣公司需要到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递交起诉状并提出副本;法院受理立案后,会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劳务派遣公司,当事人只需等待法院下达开庭通知即可。对于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因劳动力派遣合同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然后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土地确权发生边界纠纷: 1、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可由人民政府进行调解或作出行政裁决; 3、如果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伤保险发生纠纷应当是通过协商或者是通过诉讼的方式来处理。因工伤保险发生争议,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在申报工伤和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时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处理有关规定办理。 2、工伤职工及其家属或者企业,对劳动行政部门做出的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待遇支付决定不服的,按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3、职工对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伤残等级结论不服的,可以向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复查;对复查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4、复查鉴定最终结论由省级劳动鉴定机构作出,复查鉴定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规定。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诉讼标的额×2.5%-200元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诉讼标的额×2%+300元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诉讼标的额×1.5%+1300元
劳动纠纷证据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工资记录、考勤证明、工作文件、沟通记录、证人证言等,核心在于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及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以下分类型详述: 专业分析: 一、核心证据类型及作用 劳动合同 作用:直接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及权利义务(如工资标准、岗位职责)。 形式:书面合同原件(无合同时可用入职通知、录用函等替代)。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书面合同为法定形式)。 工资支付记录 作用:证明工资标准、发放周期及是否存在拖欠/克扣。 形式:银行流水、工资条、个税缴纳记录、社保缴费基数(需加盖公章)。 案例参考:王某某案中,工资明细直接用于计算补偿金。 考勤记录 作用:证明出勤、加班时长及休假情况(如未休年假争议)。 形式:电子打卡记录、签到表、加班审批单(需保存原始数据)。 注意:单位未提供考勤记录的,可申请法院责令其提交。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仲裁解决。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 (4)诉讼解决。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
加工承揽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包括: 1、协商;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 3、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起诉,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