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首先,工伤保险给付不能免除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工伤保险法属社会保险法范畴,带有“公法”性质,以社会连带思想和社会风险理论为基本理念,以维护劳动者基本生存权为目的,旨在保障工人因工作导致伤害时获得必要救济,防止其陷人生活困境。而侵权赔偿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第三人侵权赔偿是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可能由工伤保险机构来替代,也不能因受害人受领有工伤保险给付而免除。 其次,工伤保险给付和侵权损害赔偿是不同的请求权,两者不能相互代替。 最后,双重赔偿具有可行性。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四)立案庭在
按照民事纠纷的起诉程序进行诉讼: 1、搜集证据,提交起诉状,到管辖法院立案庭起诉; 2、向法院提交材料,例如身份证复印件等; 3、向法院提交证据,填写清单; 4、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一般情况下,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对征收决定不服,可以自公告公布之日起60日内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公告公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房屋产权纠纷诉讼流程如下: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后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环节。 5、宣判。
看情况。 如果是劳动仲裁,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如果是其他纠纷,仲裁后就不能起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的区别: (1)管辖权产生的依据不同。 (2)组织机构不同。 (3)审级制度不同。 (4)受案范围不同。 (5)开庭审理的原则不同。 (6)当事人对生效文书救济的途径不同。 (7)对生效文书申请执行的法院不同。
劳动仲裁到法律诉讼之间是有时间限制的,具体可分二种情况: 1、如果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的,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 2、如果是用人单位认为所作出的终局裁决有法定违法情形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的期限为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
在多债务诉讼中,债务的偿还顺序遵循担保债权优先、法定优先债权次之、普通债权按比例清偿的原则。债权人应积极采取法律行动,债务人应配合清算工作,以确保债务的公平清偿。
我国实行一裁终局的仲裁制度,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定后,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由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