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以及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税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用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严肃慎重、准确可靠、有据可查,一旦发生争议时,便于查清事实,分清是非,也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
1、于终止经营日编制资产负债表,这和正常经营日的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同。 2、清算费用:清算组成员的各类报酬及财产变卖,债权债务处理过程发生的一切费用。 3、核算变卖资产及其损益的账务处理。 4、核算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及损益的账务处理。 5、核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帐务处理。 6、编制清算损益表、清算资本的资产负债表。
遗嘱可采用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形式。 根据《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对书面形式作出了进一步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人民法院一般采用的调解方式: 1、诉前调解; 2、立案调解; 3、庭前调解;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5、社会化调解; 6、开庭调解; 7、送达调解。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是,形式不是主要的,重要的在于当事人之间是否真正存在一个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即使没有以规定或者约定的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也应当成立。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
订立合同不是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是否有偿等具体情况选择订立合同的形式。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租赁合同不是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是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口头合同: 1.因借款订立的合同。 2.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 3.融资租赁合同。 4.因工程建设订立的合同。 5.因技术开发订立的合同。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197条,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合同法》第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