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职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护理费、停工留期待遇、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以小时作为工作时间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 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1、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2、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标准和结算; 3、非全日制用工的社会保险; 4、非全日制用工的多重劳动关系; 5、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 6、非全日制用工的终止和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
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 1、合同形式:可不拘于书面形式,允许达成口头劳动合同。 2、工资形式和标准:工资分配所采取的最基本的两种方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3、试用期规定:不得约定试用期。 4、经济补偿:合同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不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5、时限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
由用人单位缴纳。 【法律依据】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职工(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要买社保,公司需要为非全日制用工缴纳工伤保险,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依据】根据《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非全日制员工可自行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用人单位应为其缴纳工伤保险。 如果非全日制用工单位未为非全日制员工办理工伤保险,非全日制用工在该单位发生工伤事故的,仍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可立刻终止吗: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非全日制员工工伤保险待遇是:在日工资相同的条件下,非全日制员工月工资明显低于全日制员工。对于依照员工本人工资标准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部分,非全日制员工所享受的待遇明显要低于全日制员工等等。 【法律依据】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非全日制工资标准是用人单位按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给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颁布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当地政府颁布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含用人单位为其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非全日制用工时间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可以立刻终止。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