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合同中什么是不可抗力?(合同不可抗力免责条件)

合同纠纷 2022-05-18 10:08 标签: 合同 不可抗力

签订合同中,有在其中标明不可抗力免责的情况,如果因为不可抗力出现不能按时履行责任的情况,可以免除一部分责任。针对免责的问题,法律规定了一些相关的条件,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关于不可抗力免责的相关法律法规

《民法通则》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不可抗力需要满足的条件

不可抗力因素:在判断妨碍合同履行的事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

(1)不可预见:事件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一般人的认知是不可预见的,包括预见到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程度;

(2)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鉴于该事件,当事人在行使不可抗力抗辩期间,不能通过合理的注意义务或采取合理措施避免或克服。

不可抗力的主要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解释》明确指出,常见的不可抗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异常事件、政府行为等。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和其他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使合同的履行面临很大困难,甚至变得没有必要或不可能。

(2)战争:战争的爆发可能影响某一地区、某一国家或更多国家的经济秩序,使合同的履行变得极其困难,甚至没有必要。所以一般来说,无论是局部战争还是大规模战争,都容易被认定为其势力范围内的不可抗力。

(3)社会异常事件:主要指一些阻碍合同履行的偶发事件。比如罢工、暴动等被一些国家认为是不可抗力,很多当事人在合同中也将其列为不可抗力。

(4)政府行为:主要指合同订立后,政府颁布新的政策法律,采取行政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

满足“不可抗力”的条件可以免责吗?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少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未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损失的,不得就增加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为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因此,满足“不可抗力”的条件并不一定免除责任。


在线法律咨询
示例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