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房销售与预售的法定条件区分
预售房与现房的法定要求差异
预售房:必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方可销售;
现房:需满足竣工验收合格、所有权初始登记等条件,并完成现售备案(部分城市要求)。
无预售证的现房合同效力
若现房已合法完成竣工验收、产权登记及现售备案,开发商无需取得预售证,此时签订的现房买卖合同有效;
若开发商以“现房”名义销售但未办理现售备案或竣工验收,即便无预售证,合同仍可能因违反销售程序被认定无效。
二、实务操作要点(一)核查现房销售资质购房者应要求开发商提供以下文件:
竣工验收备案表(证明房屋已竣工且质量合格);
不动产权证书(大证)(证明已完成初始登记);
现售备案证明(部分地区要求,如北京、上海等)。
(二)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若现房未取得法定销售资质导致合同无效:
购房者权利:
可主张解除合同,要求退还已付房款及利息;
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如房屋差价、维权费用);
特殊情形:若开发商存在欺诈,主张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赔偿。
开发商抗辩:
以“房屋已实际交付使用”“购房者明知无证件”等为由主张合同有效,法院通常不予支持。
风险提示证件混淆风险:开发商可能故意混淆“预售证”与“现售备案”概念,以规避法律责任;
举证责任:购房者需主动核查销售资质,否则可能因未尽注意义务承担部分过错责任;
时效限制:合同无效主张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无效事由之日起算。
建议:签订现房买卖合同前,务必要求开发商出示竣工验收文件及现售备案证明,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核查合法性。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七条 商品房现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售商品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二)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使用土地的批准文件;
(三)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四)已通过竣工验收;
(五)拆迁安置已经落实;
(六)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或者已确定施工进度和交付日期;
(七)物业管理方案已经落实。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五条 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2025-05-24 09:18
在一房两卖中,若卖方违约导致前买主无法取得房屋,前买主可解除合同并要求卖方承担返还购房款、赔偿损失及惩罚性赔偿(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违约责任。若房屋已过户给后买主,前买主无法主张继续履行合同,但可通过法律途径索赔。
2025-05-24 09:16
买房后要求退还违约金的核心在于证明对方存在违约行为,并依据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主张权利。具体可通过协商或诉讼实现,关键步骤包括证据固定、责任划分及法律程序启动。
2025-05-21 09:40
. 联合其他权利人(如共有人)
若房产为共有财产(如夫妻共有、家庭共有),可联合其他共有人共同维权。
2. 要求中介或银行承担责任
若中介未尽审慎义务(如未核实卖方身份、共有人同意),或银行违规放贷,可主张其承担连带责任。
3. 及时申请异议登记
若房产已被他人申请过户,可向登记机构申请异议登记,阻止交易完成。
2025-05-21 09:32
及时行动:
发现一房二卖后,应立即起诉或申请财产保全,避免卖方转移财产。
评估合同效力:
若合同存在违法情形(如卖方无处分权、房屋被查封),可能影响主张权利。
谨慎选择诉讼请求:
若房屋已大幅升值,主张继续履行可能更划算;若房屋已被他人合法取得,索赔差价更现实。
2025-05-21 09:19
证据留存
借名购房时务必签订书面协议,并明确约定房屋归属、违约责任(法律知识借名买房合同防范风险)。
保留所有付款凭证、产权文件、装修记录等,避免依赖口头约定。
房产性质审查
避免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小产权房等受限房产,否则可能因政策限制无法过户(法律知识借名买房要注意什么)。
及时主张权利
若被告反悔,应尽快通过诉讼或仲裁固定证据,防止证据灭失(如(2014)东民初字第1928号中原告长期占有房屋并持有产权证最终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