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过诉讼时效是否及于其他保证人
超过诉讼时效其他保证人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二、债务担保人责任可以免除的情形
1、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3、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4、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2025-05-09 16:01
2025-05-09 15:15
明确担保责任范围:
若借条未明确担保范围,默认担保全部债务(本金、利息、诉讼费等);
若担保人仅对部分债务担保(如仅担保本金),需在借条中明确约定。
反担保的处理:
若担保人提供了反担保(如房产抵押),债权人可优先执行反担保财产(《民法典》第392条)。
风险提示:
未约定担保期间的风险:若借条未约定担保期间,担保人可能因超过6个月担保期间而免责;
担保人财产不足的风险:需提前调查担保人财产状况,避免判决后无法执行。
2025-05-09 14:26
责任风险:
若借款人无力偿还,担保人可能需全额承担债务,甚至影响个人信用或财产。
连带责任保证下,债权人可直接起诉担保人,风险更高。
常见误区:
“只是见证人”:若签字为“担保人”或“保证人”,即使未明确责任类型,仍需承担保证责任。
“签字后责任不大”:若未约定担保范围,默认需承担全部债务。
风险防范:
明确约定“一般保证”而非连带责任;
限制担保范围(如仅担保本金);
约定较短的担保期间(如3个月);
要求借款人提供反担保(如抵押物)。
2025-05-08 10:33
2025-05-08 10:27
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后果非常严重,可能面临民事赔偿、巨额罚款、退市风险甚至刑事责任。因此,上市公司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强化内部控制,避免因违规担保导致重大损失。对于投资者而言,需保持警惕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