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损害纠纷是属于侵权行为的,属于侵害受害人财产权的行为,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法律适用】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条 【效力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12-18 08:53
1、所谓转包是指建筑工程的(总)承包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其承包的工程变更合同主体或虽不变更合同主体,但以包代管,不参加现场管理的行为。
2、所谓违法分包是指建筑工程总承包人违反合同约定和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或者将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的分包人,或者将工程分包后不参加现场管理的行为。
3、查处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核查六个方面内容:
核实承包合同的主本是否变更或实际上已变更(合同的甲、乙方互为监督人);
检查现场管理人员的隶属关系,且与申报质量监督时一致;
核查其行为(包括组织机构、工作协调、技术措施、方案、质量、安全责任等)的落实情况;
核查其管理人员的实际到位情况;
核查工程项目的原材料是否由承包人供应;
核查用于工程施工的大型机具、设备、设施是否为总承包人所有。
查清以上几点基本可以界定建筑工程的转包和违法分包。
2024-09-18 14:14
区分诈骗与经济纠纷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不同。
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
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
诈骗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而经济纠纷不是;
客观手段中,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
2024-07-26 09:43
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诉讼应提交的证据材料:
(1)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的证据;
(2)被告实施侵害行为的证据;
(3)财产受损害情况的证明(财产名称、数量和发货票、受损害现场和实物的照片、有关部门的鉴定等);
(4)财物修复所需费用的证明;
(5)产权有争议的受损财产的产权证明;
(6)被告无过错或者受害人对发生损害亦有过错的证明;
(7)其他证据。
2022-08-10 14:42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2024-04-30 13:39
强奸指的是在对方不愿意的情况下,通过暴力或者胁迫强行发生性关系行为;
而猥亵的程度较强奸要轻一些,没有发生实际的性关系,但是可能在对方不愿意的情况有所动作,但强奸和猥亵都是强行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是通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等手段方法,具体的区别有以下:
1、猥亵一般指的是行为人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使用性交以外的方法所实施的淫秽行为手段,或者对未成熟青少年进行的性骚扰,即使在对象不清楚意图和没有违抗导致顺从行为人的情况下,也可视为猥亵。
2、强奸,又叫性暴力、性侵犯或强制性交,是一种行为人违背被害人的主动意愿,通过暴力、威胁、胁迫或伤害等手段,强迫被害人与自己进行肉体上的性行为的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