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领证后具有法定继承权。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的定义】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023-08-24 15:57
未成年可以继承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因此,作为未成年人,在其父母去世后,还是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也就是说此时未成年人是享有继承权的。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022-08-05 15:19
子女合法继承父母的遗产,一般需要办理继承权公证,根据继承权公证书到房管部门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存款遗产根据继承权公证书到相关银行领取存款。办理继承公证一般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死亡证明(派出所出具的死亡户口注销证明或者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
2、亲属关系证明(包括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一般由死者生前单位根据其人事档案出具或街道出具);
3,遗产的回相关凭据(产权证、存款答证明);
4、所有有继承权的人持身份证户口本到公证处办理。
2022-08-11 15:27
对于遗产有遗嘱按照遗嘱继承,如果没有遗嘱,就只能法定继承。
而法定继承人不只有子女。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
所以即便是独生子女,父母的遗产也要在其配偶、祖父母和子女之间平分,不是社会上所说的独生子女就“当然继承”父母所有的遗产。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2023-05-04 08:34
1、夫妻一方死亡后,遗产继承的规定如下:(1)首先要对遗产进行认定。如果遗产是夫妻共同财产,遗产的一半应当分给未死亡的配偶,再对剩余的遗产进行分割。(2)如果订立了遗产的,按遗嘱约定由遗嘱继承人取得遗产。(3)如果法定继承遗产的,按法定继承人按以下顺序继承遗产:①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②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23-03-24 09:19
如果是按照法定继承的,子女能继承父亲在国外合法所有的遗产,可以继承的遗产包括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等其他合法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