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主犯可能不会判处缓刑,其他罪犯也需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才能判处缓刑。罪犯在缓刑执行期间的,原法院判决已经生效,和同样被判处缓刑的同案犯见面的,已经不会对案件的处理产生的影响,但是应该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应当及时向负责社区矫正的司法所报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九条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2022-08-12 16:19
从犯是累犯,法律禁止适用缓刑,但不代表主犯一定不会被判处缓刑。主犯能否办理缓刑,要看是否具备可判处缓刑的条件。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3、除上述两种类型外的一般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则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022-08-11 13:44
主犯已经判刑了,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从犯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对共同犯罪的形成与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完成起次于主犯作用的犯罪分子;
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为共同犯罪提供有利条件的犯罪分子,通常是指帮助犯。由此可知,对于从犯案件应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8-04 15:54
轻伤二级符合缓刑的条件可以判缓刑,其条件为:1.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较轻;3.必须要有悔罪表现;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5.判处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024-03-18 10:56
缓刑案底一般不可以撤销。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也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案底是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缓刑在一定期限内仍然有执行原判决的可能,因此案底不可以删除。缓刑适用于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法律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
2021-04-24 11:09
两人共同犯罪的主犯如果符合缓刑适用的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即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