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人恶意诽谤,造谣的行为,当事人是可以起诉他,要求对方停止损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的。若是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条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六条 【国有财产的范围、国家所有的性质和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2023-06-14 14:50
可以报警。借款人到期未偿还贷款的,双方调解不达成协议的,贷款人可以通过诉讼方式主张自己的权利,也可以通过诉讼直接维权。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过程中,法院主要审查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是否有效,贷款人是否提供了相应的贷款金额。因此贷款人应保存贷款单、转账记录等文件。当贷款到期,借款人迟迟不能偿还时,贷款人应当及时向法院起诉,要求权利。
2023-06-05 10:34
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法条链接:
2022-09-27 09:38
造谣和传谣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5-25 09:35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的行为涉嫌诽谤罪,其立案标准如下: 1、被侵权人确有名誉被损伤的事实; 2、侵权人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的行为违法; 3、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的违法行为与损伤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侵权人客观上有过错。
2023-05-16 09:03
未经同意在群里发别人的照片可能会构成侵权行为,侵犯了别人的肖像权。如果行为人利用他人照片实施了毁损他人人格、名誉等行为,构成了对肖像权、名誉权的侵权;若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的是侮辱罪,依法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