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法,如果法定代表人不属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则可以向公司借款;如法定代表人与公司之间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则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如期偿还借款,根据规定,如法定代表人拒不偿还,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定代表人偿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022-08-24 09:11
前提是之前总公司已经赋予了分公司签署借款合同的权利,分公司是没有独立偿还借款的能力的,任何想与分公司签署借款合同的,可以请求其出示证明其确实有资格签署该合同的证明材料,否则借款合同签署后不一定会有效。
2021-02-06 09:26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种组织既可以是人的结合团体,也可以是依特殊目的所组织的财产。从根本上讲,法人与其他组织一样,是自然人实现自身特定目标的手段,它们是法律技术的产物,它的存在从根本上减轻了自然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负担。法律确认法人为民事主体,意在为自然人充分实现自我提供有效的法律工具。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那么也会孕育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随之建立起来,当企业在建立和经营的过程中,企业也是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那么在经营的过程中,公司法人也是可以向股东进行借款的,在借款后双方也是需要签订相应的凭据来保障双方的权益。
可以向法人或股东借款,收据可以作为原始凭证作帐,分录为:借:现金,贷:其他应付款(或长期应付款)不能作为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是面对银行的.
股东与公司之间“合法的”借贷关系才会受到法律保护。“合法”是指借款程序、借款内容、借款用途、债权债务关系合法等等。例如,股东借款在不违反公司章程的情况下应当经过全体股东同意,并履行法定程序;股东借款应当与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并依法履行借款人的权利、义务,按期还本付息;股东借款额不应超过其股份数额;借款时间不应超过一年;对于借款进行了必要的财务帐务处理;股东的借款不应当出现有损于其他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如果股东在借款活动中违反了有关金融管理、财务制度、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应该受到惩处。
所以,股东在公司成立后,如果违反法律规定,采用借款的方式被认定为抽逃出资,股东就要因为该行为不合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2021-02-05 14:50
1、法律依据是《民法典》,民间借贷是受法律保护的(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形下)。
2、有限公司向法人股东借款是合法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2022-09-27 11:05
法定代表人借款用于公司经营的,可以认定为公司借款。要注意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1、产生方式不同,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产生,而法定代表人则依法由上级任命或由企业权力机构依法定程序选举产生;2、人数不同,法人代表可以有多个,而法定代表人只有一个;3、权限不同,法人代表对外行使权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权的限制。
2022-08-09 09:57
法定代表人借款用于公司经营的,可以认定为公司借款。要注意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1、产生方式不同,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产生,而法定代表人则依法由上级任命或由企业权力机构依法定程序选举产生;2、人数不同,法人代表可以有多个,而法定代表人只有一个;3、权限不同,法人代表对外行使权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权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