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因公殉职认定的依据:1、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2、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3、因患职业病死亡的;4、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5、其他因公死亡的。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022-10-28 14:28
公职人员工作日午间饮酒属于违反八项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干部工作日午间饮酒,影响党政机关正常工作效率,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较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工作日午间饮酒,一般将其认定为违反工作纪律,给予政纪处分。根据《关于严禁机关工作人员影响公务和形象饮酒行为的暂行规定》,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情节较轻的,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组织处理。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025-01-04 09:51
公职人员受贿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指的是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
(一)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它不仅侵犯了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也因其产生的不正当行为有碍公平竞争原则,使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受到干扰。
(二)客观要件。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的行为,或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详续费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公司、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会计及其他行政人员、业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万面必须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2025-01-07 09:10
离休公职人员受贿的认定:
(1)利用了本人原有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2)这种便利条件,必须是通过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完成的。
(3)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4)本人从中向请托人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
2025-04-24 09:48
公职人员处分法适用于对违法的公职人员。
政务处分是监察机关对违法公职人员给予的惩戒。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2024-09-05 10:47
公职人员作伪证需要具体根据伪证的情节、造成的后果确定处罚结果。
在民事或者行政诉讼中作伪证的,一般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拘留或者判处刑罚。
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或者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会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