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是证据的一种。但要在法庭上经对方当事人质证承认、法官采信,才可成为正式证据。证据有三要素,一,证据必须客观真实。二,要与案件有关联性。三,取得证据的方法手段要合法。违法取得的证据无效。比如偷在对方当事人家中安装摄录设备获取的录音录像就不合法。通过胁迫收买证人取得的证据不合法。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出具的证明材料也不合法。
取证不合法的证据必须排除,法官一律不予采信。
偷录的录音成为合法证据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一、不得(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二、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三、不得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具备以上三点的偷录音是有法律效力的。
一、录音、录像证据必须合法取得。双方谈话交流时不存在欺诈、威胁、引诱、收买、骗取等恶意形式,是善意和必须的,是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查明真实案情而不得不为之;
二、录音、录像虽未经对方同意,但不存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获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形;
三、、录音中谈话人身份明确、内容清晰、无疑点、未经剪接或者其他形式的伪造;
四、录音的内容限于与案件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民事行为或活动,不得侵犯他人隐私、商业秘密,当必须录制他人商业秘密时,应保证不予作为其他用途和擅自向外传播扩散;
五、对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或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与此同时,录音、录像资料可以结合其他证据,通过完整的证据链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判断,最大程度还原客观事实,实现证明目的。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024-04-11 11:42
当事人一方以合法合理的手段得到的不存在疑问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这种类型的录音证据在处理债务纠纷的过程中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符合下面几点的录音内容都是具有合法效力的证据:
1、公开场合的第三人录音,有其他人对债务问题的沟通进行录音,具有合法性。
2、公开场合与债务人就债务事实沟通的录音。
3、录音内容完整、清晰,并且没有进行加工处理过的。
通过以下方式录音的都不被法律认可,不具有法律效力,无效的取证方式:
通过对债务人事实偷拍偷录,在其住处安装摄像头(未被当事人同意认可的);
2022-09-07 15:06
有,只要口头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双方意思表示真实,这个协议或者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
2022-08-26 14:51
有的,只要口头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同时该录音征求了被录音人的同意,这个协议或者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
2022-08-25 10:22
2022-11-28 10:50
电话录音有法律效力。但是只有清晰的语音,才能真正起到证明的作用。如果录音效果不佳,或者有个别字词甚至句子听不清楚,就会使得这份重要证据的效力大打折扣。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证据的取得首先要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