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费用:
针对工伤所需花费,要求务必遵循工伤保险诊疗项目指南、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住院伙食补贴:
当员工因工伤入院治疗时,单位需根据本企业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给予相应的补贴。
3、外地就医交通及住宿费用:
经过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及经办机构批准后,工伤患者去往统筹地区外进行治疗所产生的交通与住宿费用,应由所在单位参照其企业职工因公出差标准予以报销。
4、康复治疗费用:
工伤人员前往与医院签署了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支出,只要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指南、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中提及的第三款规定,即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相关费用。
5、辅助器具费用: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职业需求,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选择装配义肢、矫形器、义眼、义齿以及配备轮椅等辅助器械。
这些设备的购置费用,需按照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6、停工留薪期薪酬:
员工如因工伤出现故障或患职业病而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间,其原本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将维持不变,均由所在单位每月按时发放。
7、生活护理费用:
对于失去行动能力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情况,应由所在单位负责提供照料。
若工伤职工已被认定为残疾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需要生活辅助的,则需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每月固定比例支付生活护理费用。
此费用依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这三种状态分别支付,每种状况的标准为统筹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30%。
8、致残者,除了上述可享有的待遇外,还包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项目。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021-12-27 09:14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业病只有达到伤残等级的,才会给予伤残补助金。按《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 1 6180—2014)规定,双耳听力损失≥26 dB,或一耳≥56 dB达到十级伤残(最低等级)。
对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的职工,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补偿。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有权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享受下列工伤保险待遇:
(一)医疗费:因患职业病进行诊疗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因公出差伙食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
(三)康复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
(四)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普及型辅助器具标准支付;
(五)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支付;
2022-11-26 14:58
职业病听力的赔偿标准为: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根据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比如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024-06-03 11:13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8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022-08-18 16:18
尘肺病赔偿标准:需要通过工伤鉴定,一般尘肺病是处于5-6级工伤之间:
(1)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2022-08-20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