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调解自愿的原则,原告不同意调解,那么调解协议将是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及时判决,对于双方争议的法律事实应当依据判决进行执行。
2、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3、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020-12-24 11:31
根据调解自愿的原则,原告不同意调解,那么调解协议将是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及时判决,对于双方争议的法律事实应当依据判决进行执行。
2022-11-25 10:26
“如果原告不同意调解,法院就会正常安排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书生效后,原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纠纷,法院组织调解,是为了及时解决纠纷,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节约司法资源。
民事纠纷的调解,法院应当遵循自愿的原则,即当事人有决定是否调解的自愿,有决定调解开始时机的自愿,有选择调解方式的自愿,有是否达成调解协议的自愿,有决定调解书生效方式的自愿等权利。
”
2022-08-10 15:20
原告不同意调解会通知被告。
调解成功取决于原、被告双方的一致同意,只要在判决前,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调解的要求进而达成一致的调解。如果任何一方出现不同意调解的情况就不能达成调解。当然,如果在一审中没能达成调解,一方上诉后,在二审阶段仍可进行调解。但是因为有了一审的判决基础,作为胜诉的一方,在二审阶段时就不太容易同意调解。
2022-08-11 10:46
原告不同意调解会通知被告。
调解成功取决于原、被告双方的一致同意,只要在判决前,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调解的要求进而达成一致的调解。如果任何一方出现不同意调解的情况就不能达成调解。当然,如果在一审中没能达成调解,一方上诉后,在二审阶段仍可进行调解。但是因为有了一审的判决基础,作为胜诉的一方,在二审阶段时就不太容易同意调解。
2022-09-01 15:21
根据调解自愿的原则,原告不同意调解,那么调解协议将是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及时判决,对于双方争议的法律事实应当依据判决进行执行,错误强制执行的损失可以请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