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员离职回避规定是是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听清楚的情况之下,那么是需要申请回避的。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公证回避是指在公证活动中,公证人员遇到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事项时,应当避开或退出办理该公证事项的工作。
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人员应当自行回避:
1、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近亲属”的范围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是指办理公证事项的结果与公证人员自身的利益有一定影响。
3、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
公证员提出回避应该由谁批准?
1、公证员的回避可以口头或书面申请,由本处主任决定;公证处主任的回避由本级司法或分管副决定;
2、回避决定作出后,公证处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
3、公证员明知有回避情况而不回避的,依照公证处执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二条 公证员应当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履行公证职责,保守执业秘密。
公证员有权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有权提出辞职、申诉或者控告;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或者处罚。
2020-12-24 17:13
申请回避规定有以下几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况的,应自行回避。
未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司法人员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请回避时,司法机关有权决定其回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关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自行回避和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同。
3.《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应当自行回避。
4.法律和最高检规定,回避的情形分为三主动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上级领导和机关要求回避。
法律将自行回避作为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义务来强调规范,意图约束司法机关自避嫌疑,以确保程序公正。
2023-06-16 08:45
申请回避,是指应当回避的人员具有法定的回避情形却没有自行回避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申请回避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之一,人民法院有义务在开庭时按照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该案的审判组织情况和他们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并询问他们是否申请回避。
2023-06-21 13:37
申请回避,是指应当回避的人员具有法定的回避情形却没有自行回避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申请回避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之一,人民法院有义务在开庭时按照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该案的审判组织情况和他们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并询问他们是否申请回避。
2022-08-09 15:58
哺乳期主动离职的一般不符合法定的补偿条件,单位无需进行补偿。但是单位愿意补偿的,另当别论。但是若员工是迫于公司压力而不得不主动离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2022-08-09 15:47
哺乳期主动离职的,并且单位不存在任何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就不属于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给员工的情形,因此哺乳期员工主动离职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单位可以自行协商补偿。如果员工是迫于公司压力而不得不主动离职的,此时可以向公司要求补偿。对员工的补偿一般以经济补偿为准,按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