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被执行人(俗称“老赖”)的拘留并没有次数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逃避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拘留的期限通常不超过15天,但可以根据被执行人的具体行为和情节,由法院决定是否进行拘留,以及拘留的次数和时长。如果被执行人在拘留期间履行了义务或者提供了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提前解除拘留。
需要注意的是,拘留是一种司法强制措施,它是在被执行人违反法律规定,拒绝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为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拘留并不等同于刑事处罚,它是一种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以及拘留的次数和时长,都是由执行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被执行人的行为来决定的。因此,理论上被执行人一年内可以被拘留多次,具体次数取决于其违反执行义务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二百四十四条 法院合法采取执行措施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2025-04-10 16:57
老赖一年可以拘留无数次。
只要其有执行能力拒不执行;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根据情节需要给予拘留处罚的,法院就可以对当事人进行司法拘留,这个法律是没有次数限制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被执行人没有按时执行法定义务的,那么人民法院可以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
在作出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裁定后,法院会先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人民法院会在被执行人需要履行的法定义务的范围内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2022-08-18 09:59
行政拘留一年可以拘留几次,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每次拘留最长不超过十五日,如果行为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决定对行政拘留合并处罚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2022-08-22 17:00
老赖一年可以拘留15天。拘留次数没有限制,如果有执行能力拒不执行,可以司法拘留,一次最长15天,法律没有规定次数限制,再严重可以判刑,刑法有拒不执行法院裁定判决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2022-08-10 11:30
缓刑一年可以请假几次,没有具体的规定,缓刑期是可以请假外出的,但是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根据《社区矫正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社区矫正机构对于有正当理由的,应当批准。对于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可以根据情况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一、社区矫正对象迁居等原因,需变更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作出
变更决定,社区矫正机构作出变更决定后,应当通知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和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并将有关法律文书抄送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
变更后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法律文书转送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2022-08-20 11:41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