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关于中止履行合同的规定是在第68条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的,可以中止履行。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百二十八条
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2022-08-12 10:43
法院能判决中止履行合同。
所谓中止履行,只是暂停履行或者延期履行,但履行义务仍然存在,在后给付义务人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我国法律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存在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时,可以中止履行。因此,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法院能判决中止履行合同。
2023-06-15 15:33
民法典不履行租房合同守约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由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向守约方支付违约赔偿金;守约方拒绝行使合同解除权的,可以根租赁协议的内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该合同;违约方拒不履行的,守约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021-03-08 08:58
一、劳动合同的中止是指法定或约定的原因致使劳动合同不能继续顺利履行时,劳动合同暂时不履行,待不能履行的原因消灭后,双方再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中途暂时停止的期间与行为叫做劳动合同的中止。
二、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主要有:
1、约定中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2、法定中止: 劳动者应征入伍、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劳动者失踪但是尚未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用人单位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3、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暂停履行劳动合同的有关权利、义务。
4、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不计算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但是,因劳动者应征入伍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除外。
5、劳动合同中止的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2020-09-14 15:19
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2025-04-19 10:17
众所周知,劳动合同乃是规范雇佣关系和规定双方合法权益义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文本。
对于约定的内容而言,各方须严格遵循并履行强制性劳动法律条款,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全面且有效的保护。
苛刻来说,如工资支付、工作时长以及休息休假的权利义务等方面都应当被纳入劳动合同的约定范畴之内。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在合同期内雇主所必须承担的各种责任及义务。
譬如说,雇主需要承诺为员工提供必需的劳动防护措施,确保其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免受可能的威胁和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