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伪证的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伪证是:1.所谓伪证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构成本罪,行为人的伪证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即发生在侦查、起诉、审判的整个过程。2.无论是行为人作虚假证明还是虚假鉴定,以及虚假记录或翻译,只要实施行为之一,便足以成立本罪。以上就是做伪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9-05 10:47
公职人员作伪证需要具体根据伪证的情节、造成的后果确定处罚结果。
在民事或者行政诉讼中作伪证的,一般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拘留或者判处刑罚。
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或者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会被开除。
2024-04-18 11:17
如果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做伪证的,可能会涉嫌伪证罪,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证罪,是指在侦查、审判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意图陷害他人或为他人隐匿罪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严重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藏罪证,制造伪证的行为。
2022-08-23 16:53
我国法律对于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后合同效力问题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法律规定了以下七种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债务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2025-01-24 11:10
行为人在行政诉讼中做伪证的法律后果是: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强制行为人写出承认错误、保证不得再犯的悔过书,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1-02-18 13:44
新交规闯黄灯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六条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交规驾驶证扣分细则》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一次记6分。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机动车闯黄灯也是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标准与闯红灯相同。根据规定,闯红灯,记6分,罚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