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时,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意义有误解。
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其实该行为并非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
第二,行为人误认为自己实施的行为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其实该行为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第三,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在罪名、罪数、量刑等方面有不正确的理解。
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等。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根据法定符合说,对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应当在主客观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不正确理解或者对有关客观事实存在不符合真相的认识。认识错误包括法律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
2024-05-27 14:32
绑架罪的认识错误是由于对象认识错误所导致绑架人员错误,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一般是需要按照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罚的。
这在我们国家《刑法》第293条当中,是有非常明确的量刑规定的。
2022-08-09 15:56
刑法中财物的范围分为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财产,分别如下: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国有财产;
(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
(二)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
(三)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
(四)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2022-08-12 16:04
刑法中身份犯的特征如下:
1、犯罪分子的身份是在实施犯罪之时就已经形成的;
2、特殊身份是行为人在人身方面的特殊资格、地位或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3、特殊身份与犯罪行为密切联系;
4、特殊身份可以是一定时期或临时具有的身份等。
2022-08-12 16:21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提供财务的,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024-05-17 14:50
贪污罪的量刑如下:
贪污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处3到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