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的程序是先由仲裁庭主持调解,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别陈述其意见;然后由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再由仲裁庭制作调解书,加盖印章,并送达各方当事人;最后由当事人及时签收,或者一方反悔的,及时作出仲裁裁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2024-06-24 14:11
仲裁调解的程序是先由仲裁庭主持调解,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别陈述其意见;然后由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再由仲裁庭制作调解书,加盖印章,并送达各方当事人;最后由当事人及时签收,或者一方反悔的,及时作出仲裁裁决。
2022-08-22 17:09
(一)起诉前调解。诉前调解,顾名思义就是起诉前的调解。具体而言,就是当你下定决定走进法院起诉离婚时,法院并不立案,而是给你开一个收取材料的单子给你,在45天内通知你能否成功立案,他会先和被告联系,确认被告的身份和地址后,通知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调解下进行调解。
(二)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是指在立案成功后,正式开庭审理前调解。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先行调解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2024-12-30 15:39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劳动仲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当事人向劳动仲裁部门提交仲裁申请,申请书应详细写明申诉人信息、被申诉人情况、申诉请求和事实根据等,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
审查:劳动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五日内审查并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若决定受理,将向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发出书面通知;若决定不予受理,将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开庭前调解与准备:在仲裁庭开庭前,仲裁庭会进行调解,尝试解决双方的争议。同时,仲裁庭也会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调查取证、组建仲裁庭等。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将正式开庭。
开庭审理:仲裁庭在开庭前5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审理时,当事人应到庭参加,仲裁庭将听取申请人的申请和被申请人的答辩,进行当庭调查、辩论,并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若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将视为撤诉或缺席仲裁。
裁决:仲裁庭在审理终结后,将依法作出裁决,并制作仲裁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裁决书应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等。若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1-01-31 12:13
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2024-06-04 11:14
仲裁的法定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受理阶段。仲裁程序是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为起始。
二、组庭阶段。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
三、开庭审理阶段。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
四、裁决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