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拒收实际上是挑战了法定货币的地位。移动支付、智能货币,实际上都是法定货币的一个补充,不能替代法定货币,也不能减少它的应用场景。如果商家正好没有零钞了另当别论,但商家在有条件接受纸币的条件下不接受纸币,要求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就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
法律依据
《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2022-08-09 11:15
拒收现金违法,相关法律只规定了毁损,仿制之类的处罚,没有对拒收,蔑视等行为的具体处罚措施。
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拒收实际上是挑战了法定货币的地位。移动支付、智能货币,实际上都是法定货币的一个补充,不能替代法定货币,也不能减少它的应用场景。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一) 故意毁损人民币;(二) 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三)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四)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前款人民币图样包括放大、缩小和同样大小的人民币图样。
2024-05-20 15:08
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拒收人民币的违法性质,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在司法实践上也鲜有对此类行为做出处罚。只规定了毁损,仿制之类的处罚,没有对拒收,蔑视等行为的具体处罚措施。
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
(一)故意毁损人民币;(二)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三)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前款人民币图样包括放大、缩小和同样大小的人民币图样。
2025-01-08 10:23
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拒收人民币的违法性质,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在司法实践上也鲜有对此类行为做出处罚。只规定了毁损,仿制之类的处罚,没有对拒收,蔑视等行为的具体处罚措施。
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
(一)故意毁损人民币;(二)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三)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前款人民币图样包括放大、缩小和同样大小的人民币图样。
2022-09-14 16:10
1、采取拨打电话的方式投诉,拒收现金投诉电话12363;
2、还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投诉;
3、也有权以消费者身份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以商家侵犯消费者自由选择支付方式、平等交易等权益为由进行投诉、起诉。
2022-08-10 09:04
学校食堂使用“校园一卡通”消费,只要在充值一卡通时,校方不拒收现金,那么就不属于“拒收现金”行为。也就是说,学校食堂拒收现金并没有违法,但是如果学生在使用现金充值时,校方却拒绝接受现金,那么这种行为就算违法。
人民币现金是我国法定货币,体现国家信用,保证人民币现金的顺畅流通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移动支付只是交易的支付手段,并不能代替货币进行流通。对于普通群众来讲,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用现金支付,但是这并不表示商家有拒收现金的权力。